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-《大明雍王》
第(2/3)页
郑怀兴麾下除却以郑氏子弟充塞的郑家军之外,其他的军队在数月之前,都还是莫登庸的麾下。虽然这个时代的士兵都是当兵吃粮,没有那么多无谓的忠诚。端谁的饭碗,听谁的话。只是他们与莫氏有这样的关系,让他们对投降的更加没有负担。
郑怀兴在海阳城下的时候,还有将近十万大军。但是被海阳一败之后,莫登庸挑选海阳城之中最后的精锐,大约在一万上下。死死的咬住了郑怀兴后军,从海阳到升龙,莫登庸一连击败郑怀兴三次,硬生生的将郑怀兴的大军给击溃了。
等郑怀兴回到升龙的时候,郑怀兴手中只有郑氏子弟兵数千人了。莫登庸又从密道进入升龙,根本不给郑怀兴喘息之极,一套组合拳,生生将郑怀兴给锤死了。
有时候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,就差一步棋而已。
这也是莫登庸一定要杀尽郑氏满门的原因。不将郑氏杀绝了,一旦郑氏死灰复燃,就不好办了。而这位小皇帝,更是一个不安分的人,与其想办法再与这个小皇帝勾心斗角,莫登庸索性改立一个皇帝,反正安南黎氏子孙数不胜数。要一个傀儡还不好找吗?
随着莫登庸的再次君临升龙,安南北方的各府县,几乎望风而降。各府县本来就大量莫氏提拔的官员。不管谁上位,也不可能杀尽所有官员。基本上谁上位听谁的。莫登庸在北方站稳脚跟,有一个人立即觉得锋芒在背,不是别人正是莫登庸的手下败将,郑绥。
郑绥毫不怀疑,一旦莫登庸站稳脚跟,立即就会发兵南下,将他给消灭掉。
现在的安南的统治中心,一直在以升龙为中心的,红河平原之上,南方很多地方都被当成了蛮荒之地,升龙一带,在朱厚煌看来,不逊于大明一些内地府县,而越往南走,就越荒凉。到了岘港以南的地域,与占城国内相差不大了。
这样的经济环境就决定了,谁控制了红河平原,谁就控制了安南。
而俞大猷第一个动作,就是派人联系郑绥与陈氏旧部。要与他们一起对抗莫登庸。
郑绥自然知道海阳之战的猫腻,安南虽然是一个小国,但是政治上的勾心斗角,却一点也不少。特别是安南这数十年来特别的乱,凡是能身居高位的人,都是历练出来,手腕狠,心思毒。郑绥非常明白俞大猷的心思,但是不会拒绝这一点,他决定有些事情,下面的人说不清楚,他干脆轻车简从,去海云关见俞大猷。
海云关上。
如今的海云关已经今非昔比了。
俞大猷坐镇岘港,对岘港,海云关防线非常看重,而海云关又是要点之中的要点。更是将大把大把的军费全部扔在海云官之上。
如今的海云关早已不见当初朱厚煌攻城的留下的痕迹,整个城头焕然一新。
第(2/3)页